新闻中心news
善用文化体育资源 促进香港青年成长
善用文化体育资源 促进香港青年成长我自幼承祖父和父亲的训诲,以爱国、爱乡和社会承担为做人做事的目标,在适当的时间,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略献绵力,作出贡献。
我在完成牛津大学的学业后便回到香港,努力为香港发展贡献力量,并与 人民政协渐渐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我从番禺区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委 员,再到全国政协委员,一路走来,很荣幸自己有机会在不同位置贡献所长,发挥“双重积极作用”,服务国家发展。
在众多社会事务中,我最关注青年工作。“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从来都是社会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对国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家主席习曾在不同场合强调支持青年发展、增强青年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在我的政协生涯里,我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和体育资源,促进青年人的思想和生活等多方面发展。
2019年,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及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系列活动访京团
建立爱国意识是促使青年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一步。在我脑海里,对祖国 的第一个印象是我 8 岁时,父母带我去广场看升旗。说到最感动的一次是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与 6 万人一起在鸟巢见证升国旗,一 起唱国歌的时刻。国旗和国歌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在现场观看更能感受到那种 爱国。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推动爱国情怀,交流是其中一个好办法。
我一直不遗余力地促进青年内地交流,在多个岗位作出贡献,包括在特区 政府的青年发展委员会中担任交流和实习专责小组主席,多次主持委员会青年 内地交流和实习专责小组会议,主持“青年内地交流和实习资助计划”评审 面试 ;也在不同爱国爱港社团组织数以百计的交流活动。为了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怀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作出贡献,2019 年我组织了香港团体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及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并带领逾百名团体成员参加访京团,到首都北京了解国家的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对于交流同样也要追求高质量讲效益,不能仅看出团量和受惠人数。要看交流后,青年们有没有更了解自己的祖国、有没有培育出兴趣、有没有发展和筑梦……总之,有没有增加青年的认同 感、获得感、幸福感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持续优化交流活动的实践方式。扶 贫要做到精准扶贫,交流也要做到精准交流,主题性要强,让活动对接到就业、创业等领域。
还记得 2019 年,我组织“青春高飞”津港足球交流团的 50 位青年球员到 天津交流。第一天到训练基地,有一位球员跑过来与我说,“看到真草的球场我就高兴,闻到草香我就兴奋,我特别羡慕,我以后能不能到天津服务他们球队呢? ”我当时很高兴,觉得这次交流没有白费。每次交流过后,我都会问自 己 :到底如何帮助青年更好“搭台搭梯”,解决青年人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他们的意愿呢?
我也曾在冬天带团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于很多香港青年来说是第一次 感受下雪,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我也感到特别的高兴。冬奥会刚刚闭 幕,我认为可以冰雪体育为主题,开办更多交流活动。同时间,国家已批准广 东、香港与澳门共同承办 2025 年全运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 举办更多体育相关的交流合作,以体育凝聚青年,更要推动香港体育产业更好融入大湾区,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实践找到自己未来的路。
除了交流之外,作为政协委员也需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三亿体育官方网站,争取国际主 动,避免青年的思想被错误引导。我经常在海内外媒体发表文章、接受访问, 并善用社交媒体传播正确思想。2019 年 6 月至 11 月社会事件期间,我在不同 场合积极发声,包括参与守护香港集会,并在会上发言呼吁香港人停止暴力, 谴责激进人士暴力行为 ;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呼吁停止暴力,停止冲击香港的 法治精神,停止破坏社会秩序 ;与 7 位青年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在《文汇报》《大 公报》《商报》《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信报》《经济日报》和《头 条日报》刊登了 3 日的头版,支持香港共渡难关 ;集团、基金会 分别在《文汇报》《大公报》登报呼吁制暴,依法惩暴,坚决信守法治和“一国两制”的底线初心。在香港的社会情况稳定后,依然继续为香港国安法的订立、完善选举制度积极发声,并摆放街站,支持香港“由乱转治”。
2021年,国家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香港亦迈进了“由治 及兴”的新阶段。为了支持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香港实现“十四五”规划中被赋予的八大中心定位,我参选了第七届立选举,并成功当选议员。在任期内,我积极履行议员工作,更好实践政协委员的“双重积 极作用”,多次就文化、青年、科技等议题建言献策,为特区政府提供具有大 局观的意见,支持香港实现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定位,努力为青年人解决“四业”问题。
我曾多次组织粤港澳书画展、穗港澳艺术嘉年华,邀请香港不同的文化艺 术团体参与,善用香港“一国两制”优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艺术“并船 出海”,输出国家软实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我依然会继续实践有关工作,通过文化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香港已回归祖国 25 周年,当前并非到了“一国两制”的下半场,而是进 入了“一国两制”的新阶段。作为港区政协委员,我们需要时刻思考如何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对内如何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对外如何将文化、服务带到全球。近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总体方案》正式出台,我将凭借南沙作为大湾区中心的优越地理环境,构建一 个沟通国际平台,把南沙打造成中国南方的教育基地、国情教育基地,让南沙成为香港青年人了解国家发展的第一站 ;同时,在南沙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合作,与内地青年一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