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国内学者建议将“撤下中国论文的期刊”集体拉黑(2)

2024-02-29 19:04:3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国内学者建议将“撤下中国论文的期刊”集体拉黑(2)该杂志官网显示,在2010—2016的6年间,该杂志总共刊登了5380篇论文,据权威刊物揭露,该杂志刊登每篇文章收取的“版面费”是1500美元。江晓原分析,按照上述“版面费”价格估算,这6年它的“版面费”收入超过8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

  因此,江晓原认为,根据《肿瘤生物学》杂志的上述表现——巨大的、几乎没有约束的篇幅;每期发表大量论文;发表论文收取高额“版面费”;审稿却不严肃认真,“该杂志就是一份被国际学术界普遍谴责的‘掠夺性期刊’”。

  “其实在此之前没有听过‘掠夺性期刊’这个说法,在此次撤稿事件中,论文作者确有无法开脱的责任,但杂志本身也有疏于评审的责任,他们是造假生态链中的一环。”中国科技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他说,每一个科学杂志在接受投稿时,都会请投稿人提出几名推荐的审稿人;如有需要,还会提出几名要回避的审稿人。这起事件中,投稿人推荐的审稿人姓名是真实的,信箱却是伪造的,可能是Gmail、163之类。审稿系统给这些信箱发信,就发到造假者的同伙手里,他们给出的审稿意见自然都是赞成发表。

  袁岚峰认为,这种作弊手段其实很容易识别。“绝大多数情况下,学术机构人员的信箱都是所属机构的专用邮箱,例如我的信箱是一看就知道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何一个杂志的专业编辑如果看到大量以Gmail、163为地址的推荐审稿人,不感到奇怪吗?”

  他继续分析道,正常情况下,学术期刊不会全都采用投稿人推荐的审稿人。一般而言,编辑会从推荐的审稿人中选择一个,还会从杂志的专家库中再选择一两位专家进行评审。“我有不少同事在国际学术期刊担任编辑,他们对每篇投稿都努力寻找对路的审稿人,工作量很可观,消耗不少时间精力,但他们兢兢业业地承担了下来,完全是为了服务整个科学共同体。”

  “如果《肿瘤生物学》的编辑全部采用推荐的审稿人,只能说明他们可能连个专家库都没有,或者压根就是在糊弄。”袁岚峰说。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冰说三亿体育 3Y Sports,好杂志会判断是不是采用作者建议的审稿人人,但有些杂志只要钱不要水平,所以正经科学家都懒得替他们审稿,这才导致作者推荐谁他们就让谁审的状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