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三亿体育官方App平台美妆、顶奢品牌拉小伙伴一起减碳绿色消费被纳入ESG战略
三亿体育官方App平台美妆、顶奢品牌拉小伙伴一起减碳绿色消费被纳入ESG战略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据贝恩发布的《亚太区可持续消费趋势洞察》显示,90%的受访者愿意为产品的可持续支付溢价,同时有高达51%的受访者把环保作为最重要的三大购物标准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随着ESG理念进入落地关键期以及行业生态发展变化,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向绿色、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ESG实践走深走实,近日,南方都市报发起“2023ESG创新案例及线索征集”活动,面向酒店、零售、快消、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广泛征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ESG领域的优秀实践案例。
我们发现,多个细分赛道的上市公司针对可持续发展已做出了更多新尝试,比如奢侈品企业将减碳纳入战略和实操;服饰、奢侈品均选择从源头材质开始推行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成为了美妆、潮玩上市公司的特异性议题;零售、餐饮领域的企业致力于打造线下绿色场景来推行绿色低碳理念等。
12月21日,南方都市报将在上海举办“2023责任中国·ESG创新发展论坛”,基于南都课题组调研结果编撰的《2023责任中国ESG创新趋势调研报告》将在现场发布。
“在大消费领域,ESG已成为国内大消费领域持续被外界看重、企业愈发深度实践的方面。”亿欧大消费方向研究总监李庆山表示,尤其是国内头部消费企业在碳中和领域主动做出了更多的尝试。
南都记者梳理多个奢侈品企业ESG报告发现,随着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临近,减碳已成为多个奢侈品集团的重要目标,并已被奢侈品集团融入到了公司战略、部门实操层面,并进一步落实具体的减碳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张梦霞向南都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的自觉行动,“洗绿”的现象逐渐减少了,这也有助于企业打造自身的品牌价值。
张梦霞还观察到,与国内高端品牌相比,国际奢侈品品牌更习惯于直接公布碳排放量的具体减碳成果,而国内品牌则更喜欢讲述具体减碳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在国际化竞争中,企业面临的是共同的游戏规则和共同的标准,如果能直接披露我们做出的实际贡献,比如在国际标准上我们达到的减碳水平,同时把怎样取得该成绩的故事也讲述好,会更有竞争力。”张梦霞表示。
1、LVMH集团今年初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发布了新的环保路线图,确定了该集团从现在到2030年增长所依赖的四个关键因素:“创造性循环”“提高透明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减碳方面,LVMH集团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期间已减少10%的能源消耗,减少11%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减少15%的第三类排放。到2026年,他们计划相比2019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5%的第三类排放,并实现全部使用低碳或清洁能源。
2、开云集团曾承诺以2021年水平为基准,到2035年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将减少40%。为达成该目标,改集团今年发布了循环战略“Coming Full Circle”。同时他们还在2022年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可持续金融的部门,将环境因素纳入业务决策、长期投资和项目中,新的财务部门与整个可持续发展部门合作,以“解锁更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3、为实现持续到2030年将建筑的每平方米碳足迹与2018年相比减少50%的目标,爱马仕集团则于今年上半年落成的卢维埃和索尔蒙皮革工坊,这两座工业建筑在法国获得首批E4C2标识认证。
在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奢侈品牌积极强化生产全环节的可持续性和可溯源性。除此以外,多个服饰品牌也从源头材质出发,选用可持续材料来推行可持续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梦霞提出,当企业发起可持续发展行动时会提高它们的运营成本,但在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时,企业也会做出响应。特别是在奢侈品行业,大多数消费者会越来越认可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时下,消费者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已经融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尽管做环保公益事业或践行可持续发展有可能提高产品的成本,但当品牌已经做到足够被消费者信任的时候,品牌企业讲述的环保故事仍有机会与消费者的环保主张产生共鸣。比如,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能够接受非动物皮毛制造的高价格商品。但反过来,如果品牌方坚持以牺牲稀有动物为代价打造奢侈品的稀缺性或独特性,反而会面临来自市场的谴责。”
1、开团在2022年努力实现供应链从下至上的完全可追溯性,目前其已可追溯约95%的原材料来源,包括95%的羊毛和皮革等材料已实现可追溯;木质粘胶等纺织物来源虽仍较不透明,但77%的纤维素纤维已实现完全可追溯。同时,他们还制定了自己的采购标准,该标准将于每年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来自不同行业的现有标准、立法、最佳管理实践和指南。为满足这一内部标准,目前开团已建立一条包括487家屠宰场在内的皮革供应链。据了解,为开云集团供应的皮革中,有50%为无金属鞣或无铬鞣皮革。纺织品方面,开云坚持使用含有可回收天然纤维的材料,如羊毛、羊绒、丝绸、马海毛和羊驼毛等。
2、Prada在自己的珠宝系列中先实现了可持续材质的可追溯性。据了解,在Prada Eternal Gold这个可持续精品珠宝系列中,珠宝的材质百分百使用经认证的再生黄金。Prada集团已与贵金属和钻石供应链中的关键业者通力合作,提升精品珠宝行业的透明度并真正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
3、安踏披露,已在其国家队系列冰丝短袖上衣使用了Sorona纤维,相较于生产同等量的尼龙6,Sorona纤维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可降低30%和63%;而安踏小千禧运动鞋的鞋面应用了全球回收标准(GRS)的太空革料,该材料由再生PET塑料制成,相较于生产一公斤原生PET塑料,生产再生PET塑料相对减少59%二氧化碳。此外,安踏国家队系列荣耀夹克采用了环保再生尼龙材料REPREVE,相较于生产一吨普通锦纶,生产REPREVE相对减少约50%二氧化碳当量。
4、安踏旗下的FILA品牌还采用废弃塑胶瓶回收再利用制成面料,同时具备良好的抗皱性和干燥手感。服装设计以全球气像图为灵感,将其作为印花融入服装中,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节能减排、碳中和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出现在了多个美妆与服饰集团的ESG相关报告中。以美妆为例,国内的美妆集团在节能减排上比较多集中在水电以及废气的处理上,尤其对二氧化碳的减排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而国际美妆集团在碳中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使用等措施上有着更成熟的管理体系,实施的历史也更悠久。整体来看,国际美妆集团在环境议题上的投入明显多于社会和治理两个议题。与国内美妆集团相比,国际美妆集团还将更多精力投放在了产品环保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上。
1、珀莱雅集团披露,在2022年实现人均办公耗电量同比下降4.36%,人均办公耗水量下降13.27%,主要得益于从光伏发电以及绿色电力购买等清洁能源置换,以及空压机更新、冷水机组更新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措施上发力。气候减排上,主要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和物流运输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中,清洁能源置换累计的碳排放减少量最大,达到2261.23吨。
2、贝泰妮除了在原料、能源资源的消耗、污水排放、锅炉废气排放和噪声排放上做出管理,还对美妆企业常见的化学品管理制定了具体方案。另外,建设的绿色工厂于2023年中正式投产,使用天然气替代原来的柴油,安装全自动一体化式的排水处理设备,并结合数字化集成设备来控制相关的能耗情况。
3、欧莱雅集团与瑞士初创公司Gjosa合作设计的节水洗护发喷头推向市场。该喷头采用Jet-fusion专利技术,减小了水滴的体积,且不会影响头发冲洗体验。这一技术使得用水量相较于普通沙龙平均减少69%,这项创新喷头目前已在欧莱雅美发沙龙中推出,助力美发师显著减少用水量以及加热水的能源消耗。
4、雅诗兰黛位于上海的新中国创新实验室将端到端创新整合到一个地点,成为公司第一座获得LEED和WELL白金认证的建筑。该集团位于瑞士的Galgenen配送中心配备了屋顶太阳能,是他们第一个实施区域供暖的地点,区域供暖是燃油或的替代品。
5、李宁品牌在高温天气自动开启中心园区办公楼及场馆屋顶的温控感应天幕,及时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降温耗用电能。同时,中心园区建筑顶部搭建有电池板,能积极开发利用。李宁公司还协同员工减少通勤中的碳排放,在李宁中心园区安装充足的电动车充电桩设备,为员工电动车提供便捷的充电条件。而李宁公司也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技术减少空气污染,如将羽毛球工厂涂装车间喷漆产生的废气,通过水帘吸附沉降由排气筒引至顶楼高空再经光氧化、净化后排放到大气中。
在大消费领域中,美妆、奢侈品都热衷于协同供应链伙伴共同减碳。对于美妆行业而言,原料是美妆行业的基底石,甚至会涉及许多产品技术、专利技术等问题,在南都记者选取的样本企业中,无论国内外美妆集团在供应链管理上都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而奢侈品隶属于时尚行业,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杨立曾指出,就供应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而言,时尚产业供应链在碳排放方面位列第三。这或许也促使奢侈品品牌在供应链伙伴管理上持续投入。
1、在2022年对17家供应商完成了年度审计,同时结合年审进行点对点质量培训,对18家大单品配套包材供应商组织集中质量培训。同时,该公司2022年针对包材及原料供应商,先后开展了3次ESG培训,供应商数量超过50家,参与培训的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70%以上。在供应链稳定性管理上,通过供应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升级改造,打通从生产端到品牌需求端的数据信息链。该公司从价值、策略、技术、业务等维度建立供应链稳定保障机制,通过科学的预测、预警和供应商管控确保供应链韧性,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
2、欧莱雅则是在供应商可持续转型上提供了全球培训项目“传递绿色正能量”,意在支持供应商优化其环境和社会足迹,并与其分享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充分肯定了该集团在鼓励其所有供应商减少环境影响方面所做的努力三亿体育官方网站,并在2022年“供应商参与”一项的评估中,授予欧莱雅“A”级评分。
3、LVMH集团选择在物流方面协同供应链伙伴共同减碳,来实现品牌商与物流商之间供应链服务场景下的碳精准信息,优化品牌商上游、下游物流商的运输模式,提升全物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运营韧性。2023年11月中旬,路易威登和顺丰签署了“全链路物流之碳足迹系统、碳足迹管理”低碳战略服务协议意向书,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每票运单的精准碳足迹计算,还包含了提高可持续供应链气候韧性的定制化综合改善行动。
“绿色包装”一直是美妆行业的特异性议题,因为相比之下,美妆产品往往更加注重产品包装。中信证券在美妆行业ESG专题分析报告中提到,包装中可持续材料的使用和包装的回收利用率是这个议题的焦点。同时,具有观赏和玩乐的潮玩产品,其包装也是需要高投入的领域。南都记者留意到,近年来,不少潮玩品牌在包装环节的减碳措施颇为重视,开始启动“绿色包装”。
1、珀莱雅在绿色包装上的行动包括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循环利用等环节,包括在打包环节减少胶带、纸箱和气泡膜的使用。
2、则是从新结构新材质、降塑和无塑化三大方向指引包装开发工作,从设计端就引入绿色包装的设计理念。2022年贝泰妮采购PCR(Post Consumer recycled)原材料约4吨,用于未来上市的特护霜产品,相当于回收利用380ml矿泉水塑料瓶约23万支。
3、欧莱雅集团定下了绿色包装设计的目标:到2030年,配方和包装中的生物基成分将实现100%可溯源,全部源自可持续的资源,并且不会导致森林砍伐。截至2022年,他们已完成该目标的92%。表示,截至 2023 财年,不包括最近收购的产品,按重量计算,他们有 71% 的包装现在是可回收、可再填充、可重复使用、回收或可回收的。
4、小黄鸭集团在产品包装方面也推行绿色包装。小黄鸭从供应商选择环节进行选择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小黄鸭集团的产品由供应商包装,在采购及甄选供应商时采纳缺陷包装及绿色包装原则。
5、2022年,泡泡玛特在产品的包装层面做功夫,将包装内胆替换为可降解的内胆,将替换为PLA生物可降解的塑料袋。此外据了解,在生产和物流过程中大量使用玩具物流箱的今年与物流伙伴脱出了适用可持续的循环周转箱。
多个具有展示型场景的消费领域如零售、餐饮企业等,在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打造绿色线下场景,让顾客在使用场景的过程中感知绿色理念。亿欧大消费方向研究总监李庆山表示,零售终端对消费者的可持续理念的持续促进与互动十分重要,比如给予可持续消费类产品较好的曝光,鼓励环保购物的方式,以及一些回收计划等。一些餐饮企业也开始在终端打造绿色消费理念,一些“零废餐厅”从食材源头生产到末端垃圾处理均实现了循环。
1、2023年4月,华润万家Olé低碳实验店在深圳湾睿印RAILIN正式亮相,该店从建筑材料、能效减排和减塑去塑三个方向构筑绿色购物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华润万家Olé低碳实验店打造了“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减负自在”的三个消费场景,为更多追求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可持续的购物选择。其中,在“绿色低碳”消费场景下,门店严选获得碳足迹认证、实现碳中和的商品,涉及SKU近70个,覆盖小食、糖巧、家居用品、牛奶早餐等品类。
2、苏宁易购的自营电器店与自建广场在开发筹建、运营管理、升级改造等各个环节内均有着完善的环境管理标准。从店面标准设计流程开始,苏宁易购就充分考虑各项环保举措的可实施性,在节能、节水和可再生资源利用上重点施力。2022年苏宁易购自营电器店年均每小时每百平米用电量同比2021年降低13.15%
3、沃尔玛中国也将环境保护纳入了核心业务发展的战略中。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店,中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活动。在目前的零售行业中,制冷剂在其设备应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是零售企业自有运营设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为此,沃尔玛中国对既有的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持续进行低碳化转型,逐步替换使用更低温室效应潜能值(GWP)的R448A制冷剂。相较于国内行业使用的传统R404A制冷剂,R448A制冷剂的碳排放下降接近70%。
4、百胜中国打造了“零废餐厅”,利用“零废餐厅”,想从“攫取—使用—丢弃”的线性经济转型为循环经济。他们从源头管控食物、和水资源的使用,力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取用;在末端推进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